限制性观念影响着你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方式,检视、盘点下你的头脑里装有哪些“非如此不可”的限制性观念,并试着去转化它,你就越能感受到关系的和谐与快乐。
限制性观念就是头脑里的思维模式
年幼的孩子头脑里没有什么观念是有限制的。他们相信这个世界因他们而存在,相信每年的圣诞节会有圣诞老人送他们礼物,相信有超人的存在,甚至相信自己的父母是无所不能的……随着生命的不断成长,父母、朋友、师长、社会的教条不断将他们的期待、观点和思维模式加诸在孩子身上,使孩子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思考模式和观念,这些观念束缚着他们。比如:“只有……我才能快乐。”“我不够聪明。”“我不够好看。”“我不配拥有最好的东西。”……
这些观念,就是所谓的限制性观念,它的产生可能源于童年里的某一件事情,他人对待你的方式,或别人曾对你说过的某一句话。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这些观念曾经保护过我们,在事件发生的当下,我们在潜意识中作了一个决定。这一个又一个的决定最终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变成我们现在为人处世的准则,束缚着我们。但是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当时曾保护过我们的观念,并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境,这种不适应让我们产生了很多不快乐。放逐到亲密关系中,我们也存在着很多的限制性观念,比如:“TA不按照我的想法做事,就是不爱我。”“TA周末出去和朋友约会,就是不顾家。”“我若在关系里示弱就会被欺负。”等等,它们影响着我们与伴侣的互动方式,让我们感觉痛苦不堪,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的和谐。
限制性观念限制了我们看待生活的角度
每一条限制性观念都影响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这个角度影响了我们应对问题的方式,也赋予了某些问题特定的意义。比如:“只有……我才能快乐。”这样的限制性观念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某些外在的人、事、物上,把我们的快乐限定在某个条件下,其实是把掌控权交给了外物。亲密关系里最常见的限制性观念也是这种“只有……才……”的条件,比如:“只有我不说你能猜到我想要什么,你才是真的爱我。”当对方给到我们的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就会断定对方不爱我们,这个结论和判断会影响到你给到对方的反馈,比如愤怒、生气、失望,然后对方觉得你不可理喻,也愤怒、生气、失望,如此循环往复。
如果我们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个限制性观念,总是将自己的快乐交给外物来掌控,关系将很难获得和谐。除非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试着去感恩自己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对外渴求更多的东西,那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选择快乐的自由。
向内寻找限制性观念产生的事件
我们自己的限制性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个答案别人是回答不了的,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我们自己。
朋友艾米在面对先生的指责时,总是习惯性地强势回击,一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限制性观念。在一次自我成长的小组课上,她回想到自己童年时的一件事情。她看到父母在争吵,爸爸很强势地指责妈妈,妈妈跑回了姥姥家。晚上她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流着眼泪,默默地想妈妈。在老师的指引下,她逐渐理清了自己在那个事件当下的感受,以及当时自己所下的决定。她觉得妈妈太可怜了,爸爸太可恶,都怪爸爸那么强势地指责妈妈,妈妈才会抛下她回姥姥家。 她担心妈妈再也不回来,心里害怕、恐惧从此没有妈妈。也在那个当下,艾米暗暗作了一个决定:以后绝不能像妈妈那样可怜,一定不能在男人面前表现出软弱,因为软弱就会被欺负。
那时,艾米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总是在老公面前扮演强势和“男人婆”的一面,特别是面对对方的指责时,会更加强势地反击,都缘于自己头脑中的限制性观念——示弱就会被欺负,那样太可怜了。
时时觉察,转变头脑中的限制性观念
限制性观念不是一旦看到就能转变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觉察自己面对某些人、事、物时自己下意识的想法和行为。当意识到自己又在重复旧有的思维模式时,给自己一个暂停的机会,冷静下来,告诉自己,“我现在是安全的,我可以保护我自己,我不再需要用强硬的外壳来面对他人。”或“向老公示弱并不一定会被欺负,他发脾气愤怒的背后是恐惧和未被满足的需要,我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或我可以选择不被他的怒气所牵引。”
这需要不断地练习,一开始我们处于不知不觉的状态,随着对觉察练习的熟练和深入,慢慢会进入到后知后觉的状态。当能越来越快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和限制性观念在起作用时,就能渐渐进入先知先觉状态,这样在事件发生之前,我们就可以选择以何种方式去应对接下来的事件。这种有选择的状态,就不会让我们陷入无明的冲动和恶性情绪循环。
王小波曾说过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当我们可以慢慢去觉察的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以正向或负向角度看待这份痛苦,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对生命说是》的作者奥南朵女士说,“当你从正向角度去看你的痛苦和恐惧时,你会对它说是,接纳它,赋予它空间及意义。它会因此变得不那么绝对,也不会压倒一切。”
此时,我们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珍爱自己,亲密关系的改变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