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您身边的育儿百科全书

入园后的宝宝为何变了

       总听到有妈妈抱怨,宝宝没进幼儿园之前有多乖巧,可是进了幼儿园不久,便变得跟小魔王似的,总是打断大人说话,动不动就发脾气、吐口水、说脏话……各种坏习惯都随之而来,宝宝到底怎么了?

坏习惯1:动不动就发脾气
       小宝妈妈:小宝本来挺乖,很讲道理的。才上了1个月幼儿园,最近放学回家,遇到一点儿小事不开心就不依不饶的,脾气特别大,一直要哭到声嘶力竭为止。不知道怎么回事。
TA是怎么了:新环境,有点挫折感
       刚上幼儿园,宝宝要面对同学、老师,还要适应新的环境,这对宝宝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在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有些孩子天生气质中趋避性高、适应性低,这很可能会让TA产生挫折感。所以,宝宝刚上学后个性变得安静或焦躁,都是可以理解的。
怎么帮助TA:接纳TA的坏情绪,陪TA度过适应期
       宝宝在还没有适应新环境之前,会有一些挫折感,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环境的孩子,父母更要耐心地陪伴。入学前多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提前带孩子与幼儿园老师互相认识,并告诉孩子:“老师会照顾你。”同时,也要多跟老师沟通,尽快让老师能初步了解孩子的个性。
       如果孩子回家发脾气,父母需要先放下“孩子变坏了”的评判,耐心倾听,与孩子共情,了解孩子坏情绪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帮助孩子发泄出坏情绪。可能孩子不一定能够说清楚,但要鼓励孩子表达,然后帮助孩子识别情绪,从而让TA慢慢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坏习惯2:喜欢打断别人说话
       璎珞妈妈:璎珞上幼儿园之前,特别有礼貌。刚上了一个月的幼儿园,现在变得很急躁,说话等不得别人说完就抢话,有时还特别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话,说:“你们都别说话,听我说!”有时还刻意唱反调。
TA是怎么了
       1.自我意识增强了
       幼儿园阶段,宝宝3岁多,慢慢能够区分哪些是我的,哪些是别人的。TA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慢慢建立自我。比如,此时会区分东西的归属,不愿意分享,等等。这些都是孩子通过外在的、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在建构自我。孩子唱反调、插嘴也是TA开始从“我的物品是我的”过渡到“我的思想是我的”的阶段,TA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别人观点的不同,想彰显自己。这不是学坏了,而是TA开始建构自己了。
       2.求关注
       还有一种插嘴、唱反调是孩子寻求关注的一种表现。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像在家里那样关注某一个孩子。所以孩子可能会用插嘴和唱反调,甚至打人等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久而久之,便学会了这种求关注的方法。
怎么帮助TA
       1.倾听孩子,给TA足够的表达自我的机会
       当你发现宝宝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特别想表达的时候,不妨多听听孩子想要说什么,多给TA表达的机会。我们特别需要专心、耐心、诚心地倾听孩子说完,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表达,对孩子的表达不要心不在焉,更不能随意表态或者妄下断语。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讲的话能受到重视,先重视孩子,让TA有被尊重,被重视的感受,TA才能够学会重视别人,懂得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不能随便打断。
       2.给孩子积极关注
       如果孩子希望获得父母或者老师的关注,可以多给TA一些积极的关注。比如,孩子希望父母陪TA玩儿,可能用协助妈妈完成家务的方式,也可能用吵闹、乱扔东西的方式。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正面积极的方式,比如孩子特别希望妈妈能够给TA讲故事,于是让孩子协助自己完成家务。之后妈妈可以赞许孩子:“今天本来妈妈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准备食物,可是有了宝宝的帮助,妈妈提前完成了工作。多出的10分钟可以陪宝宝讲3个故事呢。”

坏习惯3:说脏话、动作粗鲁
       西西妈妈:别看西西上幼儿园才3个月,坏习惯可没少学。居然还学会了说脏话,并且举止粗鲁,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其他小朋友的影响。
TA是怎么了:正在感受语言的力量和不同行为的能量
       这类行为除了孩子希望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TA能够通过跟之前不一样的体验,自己找到平衡。
       三四岁的孩子爱说话,喜欢兴致勃勃地学习各种词语和声调,还喜欢从语言中体会力量感。父母开车时遇到冒失鬼,随口一句“会不会开车啊?”这不一样的语气会让安全座椅上的孩子学上一整天。上幼儿园之后,宝宝接触的人变多了,学习的对象也增加了,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大人的口头禅,或者交流在电视、故事里听到的话语,难免会讲出几句让大人头痛的话来。爸妈的严词厉色往往不能阻止孩子,反而更可能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哇哦,一个词居然让爸妈这么生气,好了不起哦!
       粗鲁行为也是一样,宝宝以前不知道行为也是可以表达力量的,而同伴不一样的行为让他突然发现,“原来走路可以走得咚咚响呀!”“原来大声喊是这样的。”不过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只要好好引导,一段时间以后,孩子的这类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怎么帮助TA:允许体验+适时忽略+教导正确的表达方法
       当孩子出现不合宜的行为或言语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便是制止。其实,可以允许孩子有一些这样的体验行为,但是不要强化这样的体验,更不要用禁止来负面强化。父母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者岔开话题,或者带TA暂时离开一会,并告诉他:“这样说别人会觉得不舒服喔!”
       当孩子明知自己言行不恰当,却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想要吸引他人的注意时,一开始可以提醒TA:“这样是不可爱的!”然后,要忽略TA的坏行为。久之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表演”不受欢迎时,也就懒得再白费力气了。
       当孩子只是想引人注意、逗人开心时,爸妈可以直接教导宝贝使用合宜的表达方式。譬如,想讲话,要等人家讲完或先举手,生气时可以说“我生气了”,而不是讲脏话或打人等。这样会更有力量。当然,爸妈自己也要做好榜样,适度收敛不雅的口头禅和举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