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经典,谈起国学,我们都能说出几部,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道德经》等等。在我们华夏几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到底有多少经典?我们又该从何读起呢?

1.“基础类”——传授做人道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德育启蒙》,还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这些内容都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因为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
2.“结构类”——人生中所不能缺少的
教育如同盖房,即便有了地基,也还不能使用,要继续往上盖,成为几层、几十层,甚至更高的大厦,其中自然不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钢筋”。而人要成长为一个有高度的人才,也需要一些“经”。
《易经》《道德经》《诗经》《黄帝内经》《孝经》等。
3.“装修类”——让生命更丰富
房子盖好后,在居住前,都会进行装修,以使其看起来更漂亮,住着也温馨舒适。对教育和人生来说,能够起到装修作用的经典,便是唐诗、宋词等。
我们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划分来清晰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分阶段诵读经典。
但是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经典,在经典的选择方面,我们要回到源头,寻找到真正属于我们祖先、圣人的东西。目前《易经》可以算作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相比《易经》来说,《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历史要短得多,也是后人在圣人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某一方面的总结。这也是我们并不推崇家长给孩子读经典注释本的原因,也不建议家长对经典,特别是《易经》,给孩子做过多的解释,最好让诵读者在读的过程中自己领悟。孩子的内心纯净简单,不受世俗干扰,在经典文化的滋养下,他们成长得会更加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