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宝宝白天饮食正常,玩得开心,可一到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就哭闹,或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常常弄得一家人精疲力竭,民间把有这种情况的宝宝称为“夜哭郎”。宝宝这是怎么了?家长该怎么办?
对于小儿夜啼,中医有明确的论述:“小儿啼哭,非饥则渴,非痒则痛,为父母者,心诚求之,渴则饮之,饥则哺之,痛则摩之,痒则抓之。其哭止者,中其意也。如哭不止,当以意度……”总之要探明缘由,对症治疗。

1.不良刺激或者不舒服感
* 饥饿。
* 冷暖不适。
* 衣着、被褥潮湿不适。
* 室内温度不适。
* 孩子想要便便。
* 家长的不当做法:打破孩子的睡眠习惯,如把正在鼾睡的婴儿叫醒,增加喂奶或逼他排尿等,都是违背睡眠规律的。
处理方法:睡觉之前,让孩子吃饱喝足,但不要吃得太撑;拉上窗帘,调好室内温度,让室内光线暗下来,让孩子上床盖好被子,创造舒适的安睡环境;不要轻易吵醒睡眠中的孩子。如果发生夜啼,要找到并消除不良刺激,耐心安抚,一般孩子很快就会安静入睡。
2.不合理的睡眠节奏
* 白天和黑夜睡眠颠倒。
* 白天活动不足或者睡前疯玩。
* 午睡时间安排不得当:午后2~3点才睡午觉,或者是午睡时间太早,导致晚上提前入睡,半夜睡醒,没人陪伴就哭闹起来。
处理方法:调整睡眠时间,白天适当引导宝宝加强活动,睡前玩得近于疲惫,但要避免睡前疯玩,快到睡眠时间,让孩子尽量安静下来,给宝宝唱睡眠曲或者讲故事,帮助宝宝尽快入睡。
3.小儿肠痉挛
因夜间腹部受冷或晚间进食不当引起痉挛性肠绞痛,孩子会突然哭闹,面色苍白,身体蜷缩,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处理方法:腹部热敷或少量饮用温开水等,疼痛轻者就可以缓解;或者为乳儿补充益生菌调理消化。不易缓解者应去看医生。
4.惊吓或者做噩梦
如果孩子在白天受到惊吓,就会有惊恐的痕迹留在大脑里,说不定还会做噩梦,出现突然惊醒大声啼哭,出现双眼凝视或表情惊恐等状况。
处理方法:对待因惊吓而夜啼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消除惊吓因素,让宝宝熟悉惊吓刺激物,逐渐达到见怪不怪的程度;对稍大的孩子,讲清道理,化解其心理恐惧。
5.缺钙
孩子夜间常常烦躁不安,易惊,爱哭闹,睡眠不安,不容易入睡,出汗多,枕秃,前囟比较大,微量元素筛查时发现孩子缺钙。
处理方法:坚持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多晒太阳,增加自身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吸收和储存;如果缺钙严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诊治。
6.其他疾病原因
寄生虫作怪:上幼儿园的宝宝感染蛲虫后,有的雌虫会在宝宝入睡后肛门括约肌松弛之时,爬出肛门,在附近产卵而刺激皮肤,会令孩子肛门处奇痒而惊醒,继而发生夜啼。这种白色的小虫,有时会随粪便排出,在宝宝大便里能看到小虫体蠕动。
处理方法: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口服驱虫剂,肛门部位外用蛲虫软膏。
Tip:
宝宝夜间啼哭并出现以下任何症状,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诊治:腹痛伴发烧,疼痛剧烈,长时间不能自止,呕吐,腹泻,脓血便,大便不通,腹胀,有包块,腹部较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