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个孩子不容易,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喂养过程中,很多家长表示会常常碰壁,一筹莫展。比如小一点的宝宝会出现便便里好多泡沫不成型、屁屁里有酸臭味、老打嗝、腹泻等,大一点的孩子则是偏食、不吃饭。这时候当你询问家里的长辈或者朋友圈里的“育儿达人”,他们便会告诉你这是孩子消化不良了。
孩子消化不良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主要由于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尤其是四个月以前的宝宝)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的喂养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吃,使孩子饮食的质和量不当,损伤了肠胃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就会使宝宝消化不良(伤食)。当然也存在天气变冷宝宝肚子受凉、抵抗力低而引起的消化不良。
当孩子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时,就意味着营养吸收已经受到了一定阻碍。在身体发育重要期,消化不良对孩子的影响相当大,长期处于肠胃不良的状态会导致身体虚弱、营养物质跟不上机体需求,这样孩子会很容易感冒、注意力不集中。

不过,想要根本上改善孩子消化不良,主要问题还是要从饮食习惯入手。以哺乳期的宝宝出现消化不良为例,应延长两次之间喂奶的时间,适当减少喂奶的次数。提供母乳的妈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不要一次吃的太多要少食多餐。不吃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可吃些容易消化的米粥、面食、青菜等。奶粉喂养的宝宝,不要随意改变奶粉的冲调比例,六个月以前不要随意更换奶粉。六个月以后如果奶粉换段或是更换品牌,一定要采取递增的方式,让宝宝逐渐适应。
总之在整个婴幼儿时期,家长都该避免给孩子吃难消化的食物,新的食物不要一次吃太多,让宝宝肠胃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食物最好是清淡少油腻,应多用炖、蒸、煮的做法,高油煎、炸等的做法都是不提倡的。
消化不良虽不容小觑,但也不算什么大的病症,只要做父母用点心,做好预防措施,宝宝就会减少出现消化不良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