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随时掌握

公立医院终于这样改:医术、医德归来

2015年05月18日 15:20 来源:央广网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县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之后,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又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部署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提出9方面31条改革任务,其中包括破除以药补医,以及建立新的医疗人事薪酬制度等强力措施。总的来看,由于《意见》更加强调公益、责任,以及资源合理布局,普通人发愁的医疗问题可能就此解决或明显改善。

医疗资源重心下移 家门口就能看病

提到医疗,在整个流程中老百姓首先遭遇的就是看病难的问题。看病要跑大城市、大医院,挂号要靠号贩子……本来身体就不好,还要这样辗转折腾。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落实以后,这个问题有望得到极大的缓解。

很明显,老百姓看病难源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合理。对此,这次的《意见》提出了三个专门的应对措施。一是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要结合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群众医疗需求变化。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胡善联认为,流动人口、新城区人口将是主要的受益者。

胡善联:在城区里面,流动人口的增加,或者很多地方的中心城区现在把人员疏散了,在这个过程中间,可能一些新导入地区,就需要新增加医疗机构和设备。

第二是在增量上做文章,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办医,扩大卫生资源总量。

再有就是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也就是说,不用大病小病都往三级医院跑,在家门口也能看病了。这对老年人来说绝对是个福音,因为不少老年疾病都需要终身治疗,隔三差五的往大医院跑肯定不方便。而在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看来,医疗重心下移还有另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饶克勤:把这个疾病的预防往前走,往下走。就是说能够作为预防,帮助老百姓通过健康教育,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我们把疾病的治疗,变成疾病的预防和防治结合。

药占比降到三成 医院更重公益性

当然,除了看病难,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疗,老百姓反映最多的恐怕还是看病贵的问题。药价奇高,导致医院小病大治、过度医疗,也让患者“病不起”。甚至还有更触目惊心的说法:一场大病足以毁掉一个家庭。

针对高药价和较高的诊疗费用,《意见》提出: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数据显示,我国的药费占到整个医疗费用的四成甚至一半以上,而其他国家一般是在20%上下。《意见》明确: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到30%左右。饶克勤认为,降低药占比的关键是补偿机制。

饶克勤:它关键是在于补偿机制的建立。我们现在药品加成是15%,越到基层这个比例就越高。如果说取消了以药补医,同时你把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体现出来,药占比不用去控制它也会下降。

另外,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意见》提出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胡善联认为,这也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诊疗费用。

胡善联:公益的话,你就要考虑到老百姓的感受,以病人为中心,能够更好地、合理地使用医疗费用。从这个方面来讲,当然最终还是对病人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有一定的作用。

医术医德获重视 医患关系更和谐

还有一大医疗难题,就是医患矛盾。这当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少数医生缺乏医德,索取红包,不见钱不救人等医疗腐败,直接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对此,这次改革试点提出:在医生的考核上,要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缓解医患矛盾,还应该做出系统性的调整。

某医生:从医务人员的角度说,他自己应该有一些道德规范、做事的原则,但是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整个一个系统工程。医患矛盾太复杂了,社会大环境也好,医院的局部环境和医生的个人表现这些都有关系。

所谓的系统性因素,其中包括体制、机制的扭曲。在一些公立医院,医生医术高明不算真本事,多开药给医院创收,才算是大能力。对于这样扭曲的考核机制,《意见》明确: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饶克勤认为,这有助于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

饶克勤:今后医生看病收入,以他看多少病人,看好多少病来作为他的考核。这样他就不会去多开药,多开检查了。这样合理的医疗行为,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记者吕红桥)

(责任编辑:段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