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您身边的育儿百科全书

太荒唐,涂抹便便怎能治黄疸

都说新生儿“十个宝宝八个黄”。的确,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治疗黄疸的“偏方”“土方”,有的存在着一定科学道理,而有的却令人匪夷所思,甚至在使用过程中对宝宝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奇葩退黄土方给家庭造成无穷伤害

前段时间,泉州市儿童医院的大夫在接诊中,发现一位采取所谓的土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失败后前来就诊的新生儿,身上贴满了黄色的纸,并散发着阵阵异味,黄纸下面是黄色粘物,在询问后才得知,竟是便便。

此外,还有全身贴黄纸、颈上挂黄色珠子等奇葩退黄方法枚不胜举。温州就曾有一家人轻信民间“偏方”治疗黄疸,导致先后两男婴因此夭折。




新生儿黄疸:概念解读

通俗地来说,新生儿黄疸就是出生0~28天的宝宝,血液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时,肉眼可见皮肤黄染的现象。

认识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它们的产生以及对宝宝健康的影响截然不同。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增高,是因为他还是胎宝宝时,住在妈妈的“小房子”里,为了满足骨髓发育、自身对氧代谢的需要,血液中会含有较多的红细胞。待出生之后,开始自主呼吸,有了独立的循环模式,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了,过多的红细胞会在短时间内被破坏,所产生的胆红素大大超出代谢的速度,便会出现黄疸。正常情况下,黄疸一般只局限于宝宝的面、颈及躯干部位,黄疸多于出生2~3天以后出现,7~10天消退,为正常生理现象,对宝宝的健康没有影响,称为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ABO溶血、体内出血、窒息、感染、先天性肝胆疾病、药物等都会造成宝宝血清胆红素异常增高。而过高的胆红素会具有神经毒性,可引起新生儿宝宝胆红素脑病,有较高的死亡率,即使抢救及时,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如果黄疸过早出现,或是黄疸延及到四肢及手足心,又或是黄疸出现后宝宝不吃奶、哭闹不安、哭声微弱、大便颜色发白等种种与平时异样的情况时,须警惕存在病理性黄疸,要立即送医院检诊。

科学退黄,安全有效

虽说生理性黄疸对健康无碍,能自行消退,但黄疸值过度升高可转为病理性黄疸。因此,早期干预对帮助宝宝安全退黄意义重大。



预防篇
1.早开奶,勤哺乳。

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母乳喂养,无形中对帮助退黄起到助益作用。早开奶、勤哺乳在促进乳汁分泌以供宝宝生长发育的同时,可因奶水量充足而产生足量的粪便,对宝宝肠道形成有效刺激,促进大便的排出,从而减少肠道内胆红素的重吸收。早开奶还可以使出生时肠道无菌的宝宝尽早接触细菌,有助尽早建立起自己的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内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2.游泳及婴儿抚触这类主动以及被动运动也可帮助宝宝退黄。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加速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当宝宝胃口好,吃得多,便便相应也会有所增加,肠道内胆红素随着便便排出,从而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对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是有益处的。如果宝宝出生后没有游泳或抚触的禁忌,家长可以考虑在专业机构指导下进行,如果当地医院就有该项目,相比地方机构要更为安全一些。

3.补充妈咪爱。

在出生后就可以为宝宝补充妈咪爱益生菌来帮助宝宝尽早建立自己的肠道“细菌王国”,妈咪爱可以改善消化、促进肠蠕动,加速胆红素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从而促进黄疸消退。


治疗篇

当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时,还是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而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未经考证的“偏方”“土方”。首先医生会对宝宝进行系统检查,查明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会依据病理性黄疸的原发病因,分别采取换血、光疗以及一些药物、益生菌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