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

您身边的育儿百科全书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4 父母过高的期望会压“垮”孩子

       每一对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心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成为国家栋梁,社会精英。美好的愿望本无可厚非,如果因此给了孩子过高的期待和要求,真的很有可能压“垮”孩子。
       2013年CCTV12《夜连线》节目里曾播出了一期节目,南京特级英语教师黄侃的女儿远远在留学荷兰期间自杀身亡。远远给妈妈的遗书中坦言,她患强迫症8年了。这8年来她不断要求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一次次调整自己崩塌的心灵。她活得太累了,实在活不动了。节目中黄侃也反思她和丈夫因为事业心强,追求完美,一直以鞭策者的身份出现在女儿成长的路上。她很少关注女儿内心,总是一针见血指出女儿出现的问题,督促女儿一往直前。


专家解析: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

       我心情沉重的重看了那一期电视节目,很感激黄侃老师愿意重新展露自己内心的痛苦,用自己惨痛的经历给其他父母一些教子启发。就像节目中的两位嘉宾说的,父母太优秀了,他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生活态度,深深影响到了孩子,也因为他们心中信奉不断努力、奋斗的信念,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经意中他们会向孩子传达着完美的标准和很高的期待,给了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互联网的时代,新闻里时常会出现类似报道,甚至是小学生都出现了因为压力过大而集体相约自杀的现象。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因为爱孩子,所以对于孩子的未来有很多的期盼和担忧。所以希望孩子能学习好,将来考个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出人头地。当对孩子的爱加上这些功利的想法时,便以无私的爱的名义提了很多要求,设定了很多标准,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早教课、亲子课、好幼儿园、重点小学、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孩子的成长空间受到挤压,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失望的眼神,责怪都变成孩子成长路上的精神重担,压得他们或抑郁,或叛逆,或焦虑,厌学,甚至轻生。我曾经采访过好多多动症的孩子,家长和咨询师,不得不说,除了先天器质性的因素外,对孩子过高的期待和要求,是导致孩子多动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你是那样的父母吗

       研究表明,有如下几类父母容易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
       自己年轻时有未完成的梦想,当他们有了孩子后,希望孩子能替他们圆当年的梦想。于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和尊重自己孩子的特点,而把圆梦的期待加诸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断督促孩子。
       父母工作不如意,加之现代社会竞争又激烈,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好成绩和好学历,将来不能出人头地,在社会上立足。会逼迫孩子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考个好大学。
       父母本身是追求完美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表现也要完美,直接或不自然地给孩子设定了很多标准和要求。
       不能理性看待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间差异的父母,总是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和自家孩子短处比较,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也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

优秀没那么重要
       节目里黄侃老师说到:以前她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人,女儿远远用生命让她重新调整了生活态度。凡事尽力,但不苛责自己。过程比结果重要,努力比成绩重要。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再也不以分数或成绩作为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她试着去看学生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她在节目中想告诉父母:在孩子漫长的人生路上,有很长的一段路是需要他自己去走的,一时的表现优秀并不能代表以后的人生就能走得更好,更远。多些时间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欣赏,从正面去引导孩子。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孩子拥有独立的思想,健康的人格,能安然享受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幸福。相比之下,取得多大的成就,赚多少钱,所谓世俗的优秀标准真的没那么重要。

妈妈育儿反思:
       做父母的,永远不要忽略一点:孩子是独立于你的一个完整生命个体,他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有自己生命的轨迹和成长道路,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是陪伴和祝福,别以爱的名义,把自己对生命狭隘的理解强加给他们。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的孩子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真的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因为我们对他们抱有过高的期待,而有意放大的?
       孩子们需要多一些的自由、独立发展空间,需要自己在挫折中感受成长。父母要做的是俯下身来帮助他们寻找、发现自己生命的独特点,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无条件的陪伴他们成长,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给到爱的支持。艺术需要留白,孩子的生命同样需要留白。